Translate

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

吃得太多會危害健康 吃得太少會怎樣? 新聞 低血糖另類弊病

Eating too much can harm your health. What happens if you eat too little? News: Other problems with low blood sugar (Hypoglycemia).

各種資訊這麼多,究竟應該信甚麼

單看量的問題就已令很多人困擾不堪了!

有的吃得很多,仍覺得自己吃得不多。

有的是吃得太少,仍覺得自己吃得太多!

近代中國人,沒有經濟困難的,1970年前,家家戶戶,都有吃早餐,午餐、晚餐都吃飯,成年人每餐都吃超過一碗飯的。家庭環境好的中學生,午餐可以在學校搭午餐,在學校的膳堂用膳;另一些用暖飯壺盛飯餸,自己早上上學時帶返學校中午吃。

日前有電視節目訪問僅存的少數舊式的糧油雜貨店,店主指出從前賣米很多,人人都每餐吃一、兩碗飯的。你有沒有看到?

那時候,仍有不少人文盲。但是,小孩子也會說:「餓到無哂力啦!」有些成年人或他們的長輩曾經經歷戰亂,都知道吃得太少也水腫。這是經驗之談,一代教一代,這也是文化承傳、是社會大學,可以學到一些或許書本裡面沒有的知識。對對錯錯,可以自己驗證!

今時今日,因為(餓到)無力而看醫生的大有人在,本部落格(小小女醫師)已經發表過幾篇。究竟為甚麼成年人連是否飢餓(吃得太少)也不知道?

飢餓(吃得太少)隨時會血糖低,除了乏力還會引起很多問題的,例如:頭暈、心跳等等

有些成年人吃得比小孩子還要少,究竟是小孩子吃得太多還是成年人吃得太少呢?

也有些不是糖尿病的人,因為擔心會有糖尿病,吃得比糖尿病患者還要少而引發各種不同的營養缺乏問題,然後又要吃補充劑…

究竟有沒有少到危害健康的地步呢?

還是那一句,太過與不及都是不行的。

有糠尿病的人是有官方的餐單指引的,他們也會吃得太少,不知應該怎麼說!

你究竟吃得太多還是太少呢?

看看這一則新聞

201212月報章報導標題:低血糖另類弊病

https://hk.news.yahoo.com/%E4%BD%8E%E8%A1%80%E7%B3%96%E5%8F%A6%E9%A1%9E%E5%BC%8A%E7%97%85-220516065.html

星島日報

20121212

低血糖另類弊病低血糖另類弊病

(綜合報道)據香港糖尿聯會最新調查發現,有逾百分之四十六糖尿病患者曾出現低血糖症狀,包括頭暈、心跳加速及目眩等。本地專家指,服食不適當藥物、不良的飲食習慣,以及運動過量均為導致低血糖症主要成因。如患者有低血糖反應,宜先檢測血糖水平,並盡快飲用含糖飲料如果汁,提升血糖,以免引發昏厥。 內分泌及糖尿病專科醫生唐俊業指,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問題並不罕見,一般徵狀為感到肚餓、心跳加速、視力變得模糊、頭暈、冒冷汗及煩躁等,嚴重的患者可能會有死亡風險。另一方面,這些症狀亦有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致,故病人如出現以上徵狀,宜先用儀器監控血糖水平,以確定成因。 唐俊業續指,造成低血糖症主要成因大致分為三個類別。首先藥物因素為主要原因,胰島素藥物雖能抑制患者血糖水平,改善偏高狀況,但病者亦有機會對療程內的某些藥物呈過度反應,如病人發現用藥後,血糖經常出現偏低情況,應盡早請教醫生的意見,及早轉服合適的藥物。其次,病者亦需要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,避免延遲進食、少吃一餐或減少食量,以免令血糖下降速度過急,令病情更難受控;亦有部分病人會因害怕血糖過低而進食過量,此舉也有礙血糖穩定性,有可能增加血管閉塞的機率。最後,運動雖然有助降血糖,但亦不建議過量,患者還需要注意服藥時間,避免於藥後、血糖較低的情況下,進行激烈運動,以免引發暈眩問題。 部分病人可能會以錯誤的方法處理低血糖反應,包括視而不見、自行停藥等,亦有人錯吃白飯冀能改善,其實此舉無法即時令血糖回升,亦無助減輕不適。唐俊業表示,若病人感覺有輕微的低血糖反應時,宜先確定血糖水平,若屬過低,建議適量飲用含糖飲料,如半杯果汁、半罐汽水等,因流質較易被人體吸收。待十分鐘後,再作測試,如血糖仍未回升,則應再飲含糖飲品,以及進食一些含有澱粉質的食物,包括麵包及餅乾等,以助穩定血糖。如患者的血糖下跌過急,且引起嚴重暈眩問題,應即時求診注射藥物,待情況穩定後,再補充糖分。 註冊營養師張可琪表示,由於飲食習慣與糖尿病有密切關係,建議患者於日常飲食必須多加留意,方能有效控制病情。除養成定時定量進食習慣外,亦要多吃高纖維食品,以低升糖食物為主,例如以全麥包代替白麵包、以紅米、糙米代替白米、番薯替代餅乾,幫助減慢血糖上升速度,減低胰臟的負荷。此外,患者亦應保持有規律的生活模式,作息定時,並定時監察血糖水平,若感到持續不適或有低血糖反應,應盡早求醫,查找病源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